升入高一才俩月,我家孩子就愁眉苦脸,说物理课像听天书,测验成绩一次比一次悬,这可咋整? 上周小区遛弯,碰到邻居李姐,她攥着孩子物理试卷,语气里满是焦虑。其实不光她家娃,身边不少高一家长都念叨:初中成绩还不错,怎么一到高中就有了 瘸腿科?
别急,高一出现弱科太常见了。就像咱们爬山,初中是平缓坡,高中变成带台阶陡路,节奏、难度都变了,一时没跟上正常。关键是找对法子,把薄弱点一点点补上。
记得去年有个叫小林学生,刚来时数学每次都及格线徘徊。他自己说:上课好像听懂了,一做题就懵,公式记得滚瓜烂熟,可就是不知道啥时候用。 后来老师带着他做了件事 —— 把近三次测验错题按题型分类。这一分不要紧,发现他每次栽跟头都是函数图像结合不等式综合题。
找到 病灶 就好办了。老师没让他刷一堆新题,而是从课本例题入手,带着他把函数图像性质重新过了一遍,再拿错题当 靶子,一道题拆成 已知条件能推出啥求是啥中间缺哪步 三个小问题。两周后小林回来反馈:原来不是我笨,是之前总想着‘一步到位’,没学会把难题拆成小块。
其实攻克弱科,就像给植物浇水 —— 不能大水漫灌,得瞅准根哪儿。有同学是基础概念模糊,化学里 物质量,总跟 质量 混;有是解题思路卡壳,英语完形填空,总纠结单个单词意思,忽略上下文逻辑。
班里还有个女生小孟,英语阅读总丢分。她自己:单词都认识,就是读不懂文章讲啥。 后来老师让她试试 先题后文,先圈出题干里关键词,带着问题回文章找线索。刚开始她觉得麻烦,坚持一周后惊喜地说:原来不用逐字翻译,抓住段落开头结尾,好多题答案就藏那儿!
高一这一年,是打基础关键期,弱科就像鞋里小石子,早发现早清理,才能走得稳、走得远。不用暂时落后,只要愿意沉下心来,找到自己 卡壳点,跟着老师一点点磨,慢慢就会发现:那些曾经让你头疼科目,其实没那么难。
就像小林后来跟我说:现看到数学题,不再是慌慌张张,而是敢拿起笔试试了。 这种从容,不就是攻克弱科最好收获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