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明每天都学到深夜,可数学卷子上红叉还是比勾多英语单词背了又忘,看到阅读题就头疼,感觉再努力也赶不上离中考只剩半年,孩子偏科太严重,急得我整夜睡不着……
身边总有人问,中高考冲刺阶段,到底什么样学习方式才能真正帮到孩子?其实,多时候不是孩子不够努力,而是没找到适合自己节奏。就像去年夏天我新东方中高考个性化学习中心遇到几个孩子,故事能给正迷茫家庭一点启发。
初二瑞欣第一次来时候,手里捏着刚发数学试卷,80 分成绩让她一直低着头。我总觉得数学像块硬骨头,怎么啃都啃不动,尤其是几何题,辅助线画不对,后面全白搭。 她小声说。负责接待老师没有急着讲知识点,而是先陪她把近三个月错题本翻了一遍,发现她不是不会公式,而是对图形空间想象有点 卡壳。
后来日子里,老师特意结合她喜欢画画特点,把几何图形和她画插画联系起来 —— 把梯形想象成 被切掉一角长方形,把三角形高比作 撑地上伞骨。每天课后留 20 分钟专门练辅助线,从简单 连接对角线 到复杂 延长线段,一步步带着她找规律。三个月后期末考,瑞欣数学考了 109 分,拿着成绩单冲进办公室时候,脸上笑容比夏天阳光还灿烂。
高三朵朵则是另一种情况。一模英语才 60 分,她总说 单词背了就忘,作文写得像流水账,越临近高考越焦虑,候看着书就发呆。这里老师没有一上来就逼她刷题,而是先和她聊了聊日常:平时喜欢看剧吗?喜欢看动画片,里面台词候能记住几句。
原来,朵朵对生动场景更敏感。老师把高考高频词汇放进她喜欢动画台词里,让她边看片段边记单词;写作文时候,先让她讲一个自己经历小事,再帮她把口语化表达改成书面语。学管老师每周还会抽时间陪她散步,听她吐槽压力,慢慢帮她调整心态。现看到英语题不慌了,感觉每个单词都像认识老朋友。 高考时候,朵朵英语考了 90 分,不是最顶尖成绩,但对她来说,已经是跨过了一座大山。
其实,这儿学习孩子,几乎都有过类似 转折点。这背后,是一套特别 陪伴逻辑:不是把现成知识灌输给孩子,而是先弄清楚 他哪里没学会他喜欢怎么学。就像医生看病要 对症下药,这里老师会先和孩子聊聊学习习惯,做个轻松小测试,不是为了打分,而是找到知识链条里 小缺口。和教研团队一起,搭出专属于他学习框架 —— 偏科孩子,每天多留 30 分钟补薄弱科;容易走神孩子,把 45 分钟课拆成几个小段落,穿插点互动游戏。
更让人安心是,这里 陪伴 从来不是一个人事。咨询老师会耐心听家长顾虑,教研团队会反复打磨适合孩子课程细节,授课老师盯着知识点吸收,学管老师则像个细心大姐姐,记得谁爱喝温水,谁写作业时容易驼背,谁考前需要多鼓励几句。每个月小测试后,大家会坐一起聊聊进步:这部分选择题正确率高了最近主动问问题次数多了,这些细碎反馈,比冰冷分数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。
见过不少孩子这里慢慢变样:曾经对着物理公式皱眉男生,开始主动研究生活里力学现象;总说 历史太枯燥 女生,能把朝代故事讲得像小说一样生动。其实,中高考这条路从来不是孤军奋战,找到懂你人,用对适合方法,每个孩子都能自己节奏里,一步步靠近目标。
就像一位家长说:原来不是孩子学不好,是我们没找到帮他‘搭梯子’方式。 这里,每个梯子都搭得刚刚好,不高不矮,刚好够着孩子努力一跳就能碰到地方。而这份用心,就是多家庭选择这里原因。